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武装斗争,在抗日战争史与党的革命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充分体现出党在极端复杂环境下的战略智慧和领导能力。不过,抗战时期广东党组织的演化脉络,现有党史著作的记载仍有待细化。尤其是关于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临委”)的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与系统研究。广东省临委留下的红色遗址也需要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利用,以发挥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作用。
广东省临委的重要贡献
1942年5月发生“南委事件”,华南地区党组织被国民党严重破坏。在度过一段蛰伏期后,广东省委领导机构开始恢复。194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广东省临委在深圳大鹏半岛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广东省除潮梅、琼崖地区以外的广东各地及香港地区党组织。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和进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时期,广东省临委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全面恢复广东党的组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此前由于“南委事件”的发生,南方多个地区包括粤北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广东省临委最紧迫的工作,是按照中央指示,应对突发事件,安排暴露身份的党员撤退,对其进行审查和教育,保存党在广东的力量。1944年8月以后,广东省临委全面恢复党的组织活动,先后成立西江临工委、东江前线临工委、南番中顺临工委。在此基础上,相继成立广宁中心县委、北江特委等党组织,从而恢复和加强了党对广东各个地区的领导。
第二,着力建立并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全面推动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广东省临委一方面制定华南敌后抗战战略与军事工作方针,明确关键部署并组织落地执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筑牢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军政委员会实现统一领导,统筹东江、珠江三角洲等敌后区域的抗日游击战争,形成了协同作战的整体格局。在广东省临委的领导和推动下,华南抗日纵队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敌后武装之一。到抗战胜利前夕,华南抗日纵队建立了7支武装,共计2.8万余人。
第三,扩大抗日根据地,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19个抗日根据地。其中东江根据地由广东省临委领导,琼崖根据地与广东省临委也有一定的联系和隶属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华南进行了局部执政的尝试,领导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政府和联乡办事处,大力推动根据地和游击区政权建设和其他各方面建设。在广东省临委领导下,各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制定一系列施政纲领和政策法令,并加强经济建设和教育普及工作,巩固新的社会秩序。
第四,团结各界爱国同胞,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东省临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以民主党派人士为重点,团结各阶级、各团体、各党派人士一致团结抗战。广东省临委在乌蛟腾会议上,提出“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克服‘左’的政策,多交朋友,团结各阶层抗日战友,最大限度孤立国民党顽固派”方针。通过加强对敌政治攻势,积极开展瓦解日伪军工作,争取伪军和顽军投诚,成功促使多支部队加入抗日作战行列。
第五,加强与盟军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广东省临委积极开展国际统战工作,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美英盟军建立了合作关系,营救盟军人士,开展军事情报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东江纵队先后营救了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飞行员克尔、勒夫哥、伊根等8人,得到盟军的高度赞许。
第六,按照中央部署,向新的历史任务转变。1945年,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新的变化。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指示,广东省临委于当年7月在罗浮山召开干部扩大会议,研究总结抗战以来的工作和经验教训,提出今后在解放区、敌占区、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年内创造一个进退有据的战略性根据地。会议按照中央指示,将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合并,成立中共广东区委员会,统一领导广东地区党政军工作。之后,广东区党委和武装力量迅速向粤北地区发展。
从全局高度认识广东省临委的历史地位
广东省临委存在期间,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对广东省临委的历史地位作出新的认识:
第一,从广东省委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来看,广东省临委是抗战中后期广东地区党组织最重要的统一的领导中枢。广东省临委在1943年1月至1945年7月的两年半时间里,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省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广东省临委的工作,总结前期广东省委、粤北和粤南省委的经验教训,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武装斗争。所以,广东省临委虽然冠名“临时”,但实际上是抗战时期党在广东存在时间较长和最重要的统一的领导中心,对实施党对华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华南敌后抗日斗争的坚强领导中枢。
第二,从在抗战全局和华南工作的地位来看,广东省临委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武装斗争是全民族抗战期间的敌后战场之一。华南人民抗日武装中,东江纵队的影响比较大。东江纵队是广东党组织领导创建以来,在广东省临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东江纵队等华南抗日武装,从无到有,虽远离中央,孤悬敌后,但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广九铁路沿线牵制了大量日军,成为华南敌后的抗日劲旅,并在东江、珠江三角洲、粤中、北江以及港九等广大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从中央与广东省临委的联系来看,华南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在国际国内大局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中共中央对广东省临委和华南敌后抗日斗争十分重视,这种高度重视与紧密指导,更体现在双方高频次、大规模的联络互动中。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7月至1945年7月间,仅尹林平同志致中央的电文就达107封;当时广东省临委领导组建(含各级情报站)的秘密电台数量更是多达17余部—这一规模在同期地方党组织中实属罕见,直观展现出广东省临委与党中央、南方局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也印证了其领导下的情报工作与往来联络的庞大规模,表明了广东省临委在党的全局工作、华南敌后抗日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
深圳不仅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和“排头兵”闻名于世,在百年党史的壮阔进程中,更镌刻下诸多厚重的红色印记、承载着光荣的革命记忆。大鹏半岛作为广东省临委、东江军政委员会及东江纵队司令部的主要驻扎地,正是深圳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之一。此处,广东省临委土洋驻地旧址、油草棚省临委电台旧址、陈伙楼抗日民主政权旧址等革命遗址保存完好,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的生动载体。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新时代新征程,深圳要建设好先行示范区、创建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作用,既需要强大的实力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此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广东省临委有关遗址保护好、建设好、维护好、利用好,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动力,这应该是广东省和深圳市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李忠杰,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责编】蒋玉 李育蒙
【频道编辑】李晓霞 陈冰青
【实习生】丁陆薇 徐鸣凯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17期
富豪配资-富豪配资官网-配资平台在线咨询-炒股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