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307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45个词条
01
网上看到一则帖子,女生和男友及他的朋友一起吃饭,菜上来后,她习惯性拍了一张照片,结果男友当场冷脸:“别给我丢人好吗?没见过世面一样。”
女生很委屈,解释说只是想记录生活,但男友根本不听,甚至为此大吵一架。
更让她困惑的是,男友一直反感她拍照,每次争吵几乎都是因为这件事。
评论区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女生:
你找这么个男友不嫌丢人吗?
你跟他说,找你谈恋爱我都不嫌丢人,吃饭拍个照算什么。
咱们自己记录生活,不要管他叽叽歪歪。
只有一条评论一语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拍照可以,但也要分场合。只是和你男朋友还好,有他的朋友在,他肯定会在意他朋友的感受。
问题的核心,其实不在于“拍照对不对”,而在于——为什么一件小事,能轻易击碎两人的体面?
女生觉得委屈,是因为她的习惯被否定,甚至被贴上“丢人”的标签;男生觉得丢脸,是因为他在朋友面前的自尊心受损,认为女友的行为“拉低”了自己的形象。
一个在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在维护自己的社交尊严。
谁都没错,但谁都受伤。
这让我想起《非暴力沟通》里的一句话:
“大多数冲突的核心,不是利益的对抗,而是自尊的争夺。”
深以为然。
02
朋友阿雅和男友也曾因为类似的小事闹崩。
阿雅是个旅行博主,习惯用镜头记录生活,每去一家新餐厅都要拍照。
而男友性格务实,觉得“吃饭就吃饭,拍来拍去菜都凉了”。
有一次,两人和男友的客户聚餐,菜刚上桌,阿雅就拿起手机调整角度。
男友在桌下踢了她一脚,低声说:“别拍了,人家看着呢。”
阿雅瞬间尴尬,整顿饭都吃得憋屈。
回去后,两人大吵一架。
阿雅觉得:“我又没影响别人,拍个照怎么了?”男友却坚持:“在正式场合一直摆弄手机,显得很不专业。”
后来阿雅才知道,男友的客户曾私下调侃他:“你女朋友挺爱秀啊,吃个饭还要发朋友圈?”
这话让男友觉得丢面子,仿佛阿雅的“爱拍照”成了他不稳重的证据。
你看,问题从来不在“拍照”本身,而在于——
阿雅觉得“记录生活是我的权利”;男友觉得“你的行为影响我的社交形象”。
双方都没错,只是立场不同。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有个观点:“婚姻中69%的冲突是永久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分歧。”
与其争论“谁对谁错”,不如各退一步——
阿雅答应“商务饭局不拍照,但日常约会可以拍”;男友也学会说:“我女朋友是做自媒体的,拍照是她的工作习惯。”
真正的尊重,不是要求对方改变,而是为彼此划出舒适的边界。
03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尊威胁”(Self-Esteem Threat),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或价值观被伴侣否定时,会本能地感到被攻击,从而触发防御心理。
比如:
女生拍照,男生觉得“显得我没见过好东西”;
男生反对拍照,女生觉得“你在否定我的生活方式”。
双方都在维护自己的“正确性”,却忘了关系的本质是合作,而非辩论。
作家周国平曾说: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若只是迷恋,并不心疼,这样的爱还只停留在感官上,没有深入到心窝里。”
真正成熟的亲密关系,不是要求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期待,而是:
理解对方的敏感点——比如男生在朋友面前的面子,女生对记录生活的执念;
找到折中的方式——比如“和朋友吃饭时不拍,但两人约会时可以拍”;
区分“原则问题”和“个人偏好”——拍照不是出轨,没必要上纲上线。
回到最初的问题:“拍照丢人吗?”
答案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伴侣的某个习惯让你不舒服时,你是选择攻击、贬低,还是尝试理解、协商?
那些能长久走下去的伴侣,未必三观完全一致,但一定懂得:
不把小事上升到“对错”
比如,“拍照”不等于“丢人”)。
不把分歧等同于“不爱”。
比如,“我不喜欢拍照”不等于“我不喜欢你”。
给彼此保留一点“无害的自由”
比如,只要不影响对方,小事上各退一步。
爱情里没有输赢,只有双赢或双输。
若非要争个“谁对谁错”,最后赢了口舌,输了感情,才是真正的丢人。
共勉。
富豪配资-富豪配资官网-配资平台在线咨询-炒股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